葡萄的种植栽培 第2课时
发布时间:2021/11/3 14:45:51 点击:864次1、水分
水分的主要来源:
灌溉和降水
灌溉方式:
【滴灌】最先进的、最昂贵的灌溉方式。频率多为一周一次或三周两次,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既不能让葡萄树木受损,也不能过多的浇水使储存的物质稀释。
【喷灌】成本较低,但是易造成潮湿环境,引发病虫害。同时,使用喷灌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防止霜冻灾害。
【浸灌】成本非常低,但是需要大量的水源,适用于平地或坡度平缓。
危害:
【干旱】停止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影响糖分积累,导致受损并死亡。
【冰雹】严重影响产量。
降水过多造成的危害:
【开花坐果期】授粉中断,影响坐果,容易产生落花、僵化等病态化。
【转色和成熟期】枝叶生长过茂、减少糖分积累,稀释风味,涨皮腐烂。
2、温度
影响因素:
【纬度】南北纬40度带±15度带,是世界集中的种植区域。低纬度热,高纬度寒。
【海拔】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会下降,6℃/km(低纬度高海拔区域也可以种植部分葡萄酿酒,例如云南)。
【洋流】海洋中的海水,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从一个海区向另一个海区流动,人们把海水的这种运动称为洋流,也叫做海流。主要的洋流将大量的热量或寒冷的海水通过大洋表层从一个海区传送到另一个海区,使得某些产区形成局部性的温暖或凉爽的气候。
例如:南非本格拉洋流、洪堡德洋流——凉爽气候,墨西哥洋流——温暖气候。
【雾】雾气有助于让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得凉爽。
【土壤】浅色土壤的比热容比深色的小。所以深色的土壤更能保证夜里果园的温度;含水量高的土壤比热容比干燥的大,会推迟发芽(春季不易过多浇水)。
【朝向】斜坡面向的地方被称为朝向。面向赤道的斜坡可以获得更多的热量。
【温差】温差会影响植物对于糖分的积累。
对植物的影响:
【冬季】
1.在低于零下20℃的环境中,葡萄树木会受到不可逆损害,甚至死亡,可以使用培土(埋根)的预防方法。
2.若没有冬季,会使葡萄停止休眠,一年多收,缩短植物的生命周期。
【霜冻】当地表温度低于0℃时,冷空气将水蒸气凝结在地面或树藤上。
应对方法:加热器、风机、洒水器、栽培方式。
【生长季】
1.低温影响萌芽,缩短生长期。
2.在开花和坐果期,会影响产量。
3.高温会使植物活动放缓,没有充足的水分会影响成熟,甚至造成植物死亡。
3、阳光
影响因素:
【纬度】距离赤道越远,植物夏季生长期的白昼越长。
【海洋湖泊】
1.反射一定的阳光给临近的葡园。
2.大面积的水域附近的葡园常被云层遮盖,内陆的产区多是晴朗的天气。
【朝向】朝向赤道的葡园更容易获得能量。
对植物的影响:
1.光线不足会使得成熟放缓,甚至不能成熟。
2.过于强烈会晒伤果实,出现苦味(进行树冠剪裁和架势调整)。
4、空气
空气对葡萄树的成长影响,就像对人一样的重要。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植物生长的必须元素。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对植物的生长来说,最重要的是贮存有机物。呼吸作用是我们对于有机物通过消耗贮存的能量物质,放出热量的“亲民”称呼。而整个的光合作用也不是简单的吸收光能,贮存有机物。太深奥,大家不用记啊。
5、气候
整个产区的温度、阳光、水资源结合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候”。每个产区的典型气候是不会有特别大的改变。每个年份的气温和降水一般是会有一定的波动。
气候气温:
【凉爽气候】指生长季平均温度在16.5℃甚至更低的地区。
【温和气候】指生长季平均温度在16.5℃-18.5℃的地区。
【温暖气候】指生长季平均温度在18.5℃-21℃的地区。
【炎热气候】指生长季平均温度超过21℃的地区。
典型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常指处于中纬度大陆腹地的气候,一般也就是指温带大陆性气候。
1.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2.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少且集中于夏季。
3.距海洋回远,受大陆气团控制。
4.适合发芽晚,成熟早的品种。
5.夏季温度高时需要灌溉。
【海洋性气候】指海洋邻近区域的气候。如海岛或盛行风来自海洋的大陆部分地区的气候。
1.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2.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多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全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3. 适合皮厚的果实充分成熟,但是春夏的降水会不利于开花坐果。
【地中海气候】又称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
1.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13种气候类型中唯一一种雨热不同期的气候类型。
2.较暖的气温和更充足的阳光使得葡萄酒拥有更饱满的酒体、更成熟的单宁、更高的酒精度和较低的酸度。
3.较少的降水虽然有利于果实更成熟,但是也会导致干旱。